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EN
輪播廣告1
輪播廣告2
輪播廣告3
輪播廣告4
輪播廣告5
輪播廣告6
輪播廣告7
輪播廣告8
輪播廣告9
輪播廣告10
車子在走,停讓要有     專心過馬路,不要滑手機     遵守號誌,綠燈秒數夠再過     車輛遵守停讓,人走在斑馬線上     全民監督公共工程施工品質,請撥打通報專線0800-009609     開車不喝酒,生命更長久      車輛慢看停,行人安全行     晨昏外出穿亮衣,平安返家才安心      行車勿手遊,行走勿低頭      生命無價,酒後禁駕。 路口有行人穿越,汽機車務必「停車」讓行人先行。 車輛慢看停,行人安全行。     中央公園行動導覽APP (Android 下載)     中央公園行動導覽APP( IOS 下載)     台中中央公園 IG熱搜拍照打卡點大公開!遊園路線這樣玩最順    

園區鳥類

大卷尾

大卷尾

 

科  名長尾科
學  名Dicrurus macrocercus Black Drongo
別  名黑卷尾、烏秋
屬性介紹:
雌雄同型。虹膜紅褐色。嘴黑色,基部有剛毛。腳黑色。
臺灣特有亞種harterti 成鳥通體黑、略具藍色光澤,嘴基有白色小點斑。尾羽甚長、分叉深,末端寬且略向上捲曲,故名 幼鳥體羽略帶灰褐,腹面有色較淡、具不規則白斑,尾下覆羽有鱗狀白斑嘴基白點斑較明顯。
習  性:
日間活動,於夜間燈光下偶見捕食昆蟲。繁殖期性凶悍,偶見捕食其他鳥類,也會攻擊猛禽。除樹林外,常築碗狀淺巢於電線上。雌雄共同育雛

 

圖片來源:感謝臺中市西屯區大河里第10鄰曹銘宏鄰長熱情提供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黑翅鳶

黑翅鳶1 黑翅鳶2

科  名鷹科
學  名Elanus caerules Black shouldered Kite
別  名黑肩鳶
屬性介紹:

雌雄同型。虹膜紅色。嘴灰黑,蠟膜黃色。腳黃色。裸足。鳥全身大致為黑、白、灰三色,頭白色眉突及眼周黑色明顯。背、翼至尾羽淡灰色,小腹羽及中腹羽黑色。體下白色。停棲時翼尖超過尾端。幼鳥虹膜橙黃,體沾褐色,背及翼具白色羽緣飛行時,翼尖長、 尾短;雙翼上揚呈V形,翼上中、小覆羽及翼下初級飛羽黑色,與白色體羽呈明顯對比。

習  性:

具高超飛行及滑翔能力,能如紅隼般振羽空中懸停,常懸停著或停棲於制高點、常俯視地面尋找獵物,晨昏獵食較活躍。 以鼠類、小型鳥類、蜥蜴、昆蟲為食。

 

圖片來源:感謝臺中市西屯區大河里第10鄰曹銘宏鄰長熱情提供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花嘴鴨

花嘴鴨

科  名雁鴨科
學  名Anas zonorhyncha Eastern Spot-billed Duck
別  名斑嘴鴨
屬性介紹:

雌雄相似,雄鳥略大。虹膜褐色。

先端黃色。腳橘紅色,雌鳥頭,頸淡褐,頭上、過眼線及嘴基頰紋黑色,白色眉線長而明顯。體暗褐、具淡色羽緣往後色澤漸深,三級飛羽外緣白色。雄鳥頭、頸較白,尾上、下覆羽全黑,三級飛外緣白色較大片,飛行時,翼鏡深藍色、外緣黑,上、下緣白色。

頭、頸及翼下的白與身驅、飛羽的黑形成明顯黑白對比,易於作飛行辨識。
習  性:
以小群活動,採食藻類及水生植物,兼食螺及昆蟲,濾食水面食物,在深水處將上半身沒入水中採食。花蓮、宜蘭、台北等地有繁殖族群。


圖片來源:感謝臺中市西屯區大河里第10鄰曹銘宏鄰長熱情提供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小白鷺

科  名鷺科
學  名Egretta garzetta Little Egret
別  名
屬性介紹:
雌雄同型。虹膜黃色。嘴黑色。腳黑、趾黃色。成鳥全身白色,頸略呈S形。繁殖羽頭後有2~3根飾羽。背及下頸有蓬鬆之簑狀飾羽,繁殖前期眼先及腳趾呈桃紅婚姻色。非繁殖羽下嘴基淡肉色,眼先黃色,頭後、背及下頸無飾羽*幼鳥似非繁殖羽,但下嘴基淡肉色範圍更大、腳脛黑中帶黃綠色,易與唐白鷺非繁殖羽混淆。另一稀有黑化之暗色型,全身青灰、夾雜斑駁白色羽毛,臉頰偏白。
習  性:
日行性。主食魚類、兩爬類及昆蟲等。常以腳攪動水底,驚起底棲動物加以捕食。

 

圖片來源:感謝臺中市西屯區大河里第10鄰曹銘宏鄰長熱情提供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喜鵲

喜鵲 喜鵲01

科  名鴉科
學  名Pica pica Eurasian Magpie
別  名客鳥
屬性介紹:
雌雄同型。虹膜褐色。嘴黑色。腳黑色成鳥頭、頸、 胸、背均黑,肩羽及腹白。翼及尾羽為有光澤的深藍色,尾下覆到黑色,尾羽基 長,兩側較短。飛行時,背兩側之白色肩羽及初級飛羽大片白斑,極醒目鵲鴝雄鳥羽色相近,但體型明顯小很多,尾羽不長。灰喜鶴體型較小,背不黑、呈灰棕色,翼為較淺天藍色。體下灰白、無黑色天藍色尾羽末端白。
習  性:
適應力強,常單獨或小群在地面活動,性機警,在地面覓食時,會輪流守衛,發現有危險出聲警示,集體飛離現場,秋季時有大群體聚集。雜食性,以昆蟲、爬蟲類、鼠類、毛蟲、小型鳥類及鳥蛋等為食,也會吃果實及種子。築巢於喬木高處或鐵塔上,會修補舊巢,經年使用,巢體龐大複雜。

 

圖片來源:感謝臺中市西屯區大河里第10鄰曹銘宏鄰長熱情提供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紅冠水雞

紅冠水雞

科  名秧雞科
學  名Gallinula chloropus Eurasian Moorhen
別  名黑水雞,田雞仔
屬性介紹:
雌雄同型。虹膜暗紅色。嘴及額板紅色、先端黃色。腳黃綠色。成鳥全身大致灰黑色,背、翼及尾羽略帶褐色體側有白橫斑,臀兩側有大塊橢圓形白斑。幼鳥羽色為較淡的暗褐色,臉及體下色澤較淺,嘴及額板黃褐色。雛鳥全身幾近黑色,嘴及裸皮多為紅色,嘴尖黃,眉斑藍色,白冠雞體型略大,嘴及額板白色,體側及臀兩側均無白斑。董雞雄鳥繁殖羽體型略大紅色額板較大而明顯、 且隆起呈雞冠狀,體側及臀兩側均無白斑。
習  性:
多晨昏活動,警覺性高。於水域中的浮草上行走,擅游泳,多短距離飛行,沿水面邊跑邊飛。主要覓食水生植物、青草、昆蟲、蝌蚪等。繁殖期從3~7月,一年可生2窩,每窩可產5~8枚蛋,蛋乳白色、具紅褐色斑。雌雄鳥共同築巢及育鶵,也有類似臺灣藍鵲巢邊幫手的習性,第一代兄姊長大後留在族群裡幫忙餵食第二代幼鳥,分擔孵育工作。孵化期約18~22天,鶵鳥早熟性。

 

圖片來源:感謝臺中市西屯區大河里第10鄰曹銘宏鄰長熱情提供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棕背伯勞

棕背伯勞

科  名伯勞科
學  名Lanius schach long-tailed Shrike
別  名
屬性介紹:
雌雄同型。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腳黑褐色formosae亞種成島繁殖羽頭上、後頸至上背灰,額及過眼帶黑色。肩羽、下背及尾上覆羽紅棕,翼及尾羽黑色、尾羽外緣紅棕,初級飛羽基部有白斑。體下白色,脇至尾下覆羽紅棕色,雌鳥黑過眼帶稍窄,翼白斑不明顯。幼島羽色黯淡,嘴基黃褐色,背有鱗斑,翼及飛羽具淡色羽緣。金門地區schach亞種腹面紅棕色較濃另有暗色型及中間型族群。暗色型體背灰黑,腹面污褐。中間型羽色介於普通型與暗色型之間,飛行時,初級飛羽基部有明顯白斑。
習  性:
樹林邊緣、開闊農地、菜園,郊區或河濱公園,山地疏林開闊處。棲息在視野良好的枝頭、電線木椿上搜尋捕捉獵物。發現獵物即俯衝掠捕再飛回原處進食。以昆蟲、爬蟲、兩棲類為食。

 

圖片來源:感謝臺中市西屯區大河里第10鄰曹銘宏鄰長熱情提供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黑冠麻鷺

黑冠麻鷺 黑冠麻鷺幼鳥

科  名鷺科
學  名Gorsachius melanolophus Malayan Night-Heron
別  名黑冠鴉
屬性介紹:
特雌雄相似。虹膜黃色,眼先-繁殖羽藍色,非繁殖期淡藍綠色。嘴欖黑色。腳欖黑色。成鳥頭頂黑,後枕有黑色羽冠,臉類、 頸、 胸側紅褐色。背及翼覆羽栗褐、具黑色細橫紋。體下淡褐具黑、 白雜斑喉中央至腹有黑褐色粗縱紋。繁殖期雄鳥眼先嘴基及眼周為顯眼的深藍,雌鳥則為淡藍色。幼鳥頭、頸黑褐,夾雜白色斑。體上深灰褐、 佈暗色及淡色橫紋。體下灰褐,有深色縱斑。飛行時,可見初級和次級飛羽明顯黑色寬帶、初級飛羽及覆羽末端白色。
習  性:
夜行性。性隱密,通常單獨活動。主食。蚯蚓,亦吃昆蟲、蛙類、兩爬類等。

 

圖片來源:感謝臺中市西屯區大河里第10鄰曹銘宏鄰長熱情提供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樹鵲幼鳥

樹鵲幼鳥2

科  名鴉科
學  名Dendrocitta formosae Gray Treeplie
別  名灰樹鵲
屬性介紹:

雌雄同型。虹膜紅褐色。嘴鉛黑色。腳灰黑色。臺灣特有亞種formosae 成鳥額及頦黑,臉黑褐,頭頂至後頸灰色。背棕褐,翼黑、具金屬光澤,初級飛羽基部有白斑,腰及尾上覆羽淺灰色。喉及上胸暗棕色,往下漸次變淡,至腹為灰白,尾下覆羽橘褐色。尾羽黑,甚長、 呈楔形。飛行時,呈波浪狀,可見淺灰色腰及白翼帶。

習  性:

平時成小群活動,秋季則有大族群聚集。以昆蟲、果實為食。營巢於高而濃密樹枝頂端,以樹枝為巢材,內襯以草莖,構築淺碗狀型。雌雄共同育雛。

 

圖片來源:感謝臺中市西屯區大河里第10鄰曹銘宏鄰長熱情提供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白化八哥

白化八哥

科  名八哥科
學  名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別  名土八哥、加翎
屬性介紹:

雌雄同型。虹膜橘黃色。嘴牙白色、嘴基沾粉紅。腳肉黃色。臺灣特有亞種formosanus 成鳥全身黑色,前額羽毛上豎成羽簇(額冠),翼有明顯白斑,尾羽末端白色。體下色較淺,尾下覆羽有黑白相間條紋。幼鳥羽色較淡、呈暗褐色,前額羽簇不明顯,虹膜灰白,嘴基無粉紅色。飛行時,翼上白斑甚醒目。

習  性:

結小群活動,常在地面昂首闊步行走、覓食,屬雜食性。

 

圖片來源:感謝臺中市西屯區大河里第10鄰曹銘宏鄰長熱情提供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夜鷺

科  名 鷺科
學  名 Nycticorax nycticorax
別  名 暗光鳥 
屬性介紹:
雌雄同型,雄鳥體型略大。虹膜紅色。嘴黑色。腳黃或肉色。成鳥白色短眉紋於額前相連,頭後有2~3根細長白色飾羽。頭頂及背藍黑、具金屬光澤,翼覆及淡灰棕色。其餘部位均為灰白色,飛羽灰色略帶紅褐。繁殖羽眼先寶藍色,腳呈桃紅婚姻色。幼鳥虹膜黃或橙黃色,體上褐色佈白色點斑。體下羽色較淺,喉至胸密佈暗褐色縱紋。隨年齡漸長,體上灰色越濃,體下斑紋漸少。

習  性:
樹棲性。多黃昏活動。機會主義的掠食者,主食魚蝦、兩爬類等小型動物。

 

圖片來源:感謝臺中市西屯區大河里第10鄰曹銘宏鄰長熱情提供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紅嘴黑鴨

科  名 鵯科
學  名 Hypsipetes leucocephalus Black Bulbul
別  名
屬性介紹:
雌雄同型。 虹膜褐色。嘴紅色。腳紅色。臺灣特有亞種nigerrimus全身黑,僅飛羽及尾羽略帶灰色。頭上羽毛短而蓬鬆、形成短羽冠,尾羽略分叉幼鳥羽色較不黑,嘴及腳也不紅、呈深褐至沾黑的紅色,隨年齡增長、嘴及腳會越紅。
習  性:
樹棲型烏類,天然林、次生林及行道樹都合適。雜食性,個性活潑、喧吵,喜群聚,秋冬時分組成幾百隻的龐大團體共同行動。巢築於樹高處,甚至干擾極少的陽台與頂樓棚架。

 

圖片來源:感謝臺中市西屯區大河里第10鄰曹銘宏鄰長熱情提供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斑文鳥

科  名 梅花雀科
學  名 Lonchura punctulata Nutmeg Mannikin
別  名黑嘴筆仔 
屬性介紹:
雌雄同型。虹膜淺褐色。嘴鉛灰色。腳鉛灰色topela亞種成鳥嘴喙周圍及喉黑褐,頭頂、頸及背大致褐色、具淡色細紋,翼暗褐,尾上覆羽及尾羽灰褐、沾金黃色澤。腹面灰白、具濃密暗色鱗斑,尾下覆羽白.幼鳥羽色較淡,喉與腹面為均勻黃褐色、無暗色鱗斑,隨年齡增長腹面鱗斑會越來越明顯。
習  性:
成群在樹林、稻田或草叢活動覓食。喜啄食種籽、果實。

 

圖片來源:感謝臺中市西屯區大河里第10鄰曹銘宏鄰長熱情提供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白鶺鴒

科  名 鶺鴒科
學  名 Motacilla cinerea Gray Wagtail
別  名牛屎鳥仔 
屬性介紹:
雄雌相似,出現臺灣三個亞種羽色略異。虹膜深褐色。膚黑色。腳黑色,白面黑背亞種leucopsis為留鳥。雄鳥繁殖羽前頭、喉、臉及頸側白色,頸、胸有大塊圍兜狀黑斑,腹以下白色。頭後至背黑,翼黑、有大片白斑及白色羽緣,尾羽黑、外側白色。非繁殖羽羽色變化不大,背黑色稍淺,頸、胸圍兜狀黑斑變小。雌鳥背黑色較淺、呈灰黑或黑褐色,頸、胸圍兜狀黑斑較小。幼鳥頭、臉沾黃色,頭頂至背淡灰褐色,下嘴基淡色,服紋黑背亞種 lugens (中國、香港稱黑背鶺鴒)為冬候鳥。似白面黑背亞種,但有黑色過眼線,雄鳥頸、胸黑斑向上延伸至喉部。非繁殖羽變化較大,背黑色轉淡而偏灰,喉轉白,胸黑班塊變小。雌鳥背灰,頸、胸黑斑較小。幼鳥頭、臉沾黃色,頭頂至背淡灰褐色,下嘴基淡色。眼紋灰背亞種ocularis為台灣過境鳥,金門冬候鳥。似眼紋黑背亞種,但雄島背灰,頸、胸黑斑向上延伸更多、至頦部。翼上白斑較小,大覆羽偶有暗色軸斑。非繁殖到頭頂至後頸黑色轉淡而偏灰,頦、喉轉白,胸黑斑塊變小。雄鳥頭後至後頸黑色較淺,大覆羽有明顯暗色軸斑。
習  性:
常單獨或3-5隻小群活動,迅速在地面快跑啄食昆蟲,腳步慢或停立時不斷上下擺動尾巴。食物以水適昆蟲為主,也吃蜘蛛等無脊椎動物,偶吃種子、蘋果等植物性食物。冬学成千隻大群夜樓於市區高大行道樹上。飛行星波浪狀。

 

圖片來源:感謝臺中市西屯區大河里第10鄰曹銘宏鄰長熱情提供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白頭翁

科  名 鵯科
學  名 Pycnonotus sinensis Light-vented Bulbul
別  名白頭鵯 
屬性介紹:
雌雄同型。虹膜褐色。嘴黑色。腳黑色,臺灣特有亞種formosae 成島頭黑,頭後白色醒目,眼先灰,眼周及臉頰深褐色、耳羽有白斑。體背大致暗灰,翼及尾羽欖黃綠色。體下近白,胸及脇淡褐色。幼島羽色較黯淡,頭後的白色羽區不明顯或無。此時期易與鳥頭翁混淆。金、馬地區的指名亞種sinensis,其胸、脇羽色較暗,且背及腹均具不明顯黃色細縱紋。馬祖東引地區繁殖之個體其頭後之白色區域較小、多集中於頭側,胸、脇羽色更深。白頭翁隨民眾放生與自然入侵,除海拔分佈不斷提高外,與烏頭翁雜交情況也日益嚴重,而且雜交的後代亦具備繁殖能力,因此雜交之個體擴散迅速,己嚴重威脅本土特有亞種白頭翁及特有種鳥頭翁的基因純度。
習  性:
適應多種棲地,包括已開墾農地、經濟作物林區與都會區公園等環境。性活躍,成群活動於樹林、灌叢或茅草區,非繁殖期數量可聚集百隻以上。以果實、昆蟲等為食,築巢於樹枝分岔處或灌叢,雌雄鳥共同育雛。有干擾接近巢位時,親鳥會有擬傷誘敵行為。

 

圖片來源:感謝臺中市西屯區大河里第10鄰曹銘宏鄰長熱情提供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粉紅椋鳥

科  名 巴哥科
學  名 Pastor roseus Rosy Starling
別  名
屬性介紹:
雌雄相似。虹膜黑色。嘴粉紅、嘴基藍黑色。腳粉褐色。雄鳥繁殖羽除背至尾上覆羽及胸、腹為粉紅色外,其餘亮黑色。頭後有蓬鬆羽冠,尾下覆羽有淡色羽緣、較雌鳥不明顯或無。雌鳥繁殖羽粉紅色較淺,黑色部分略帶褐色,尾下覆羽淡色羽緣較明顯。非繁殖羽羽色黯淡,黑色部分夾雜白細紋及羽緣,嘴基藍黑色不明顯。雄鳥尾下覆羽淡色羽緣逐漸明顯。 幼鳥羽色淡,全身淺褐,翼黑褐、具白羽緣,嘴黃褐、嘴峰及嘴先略黑,尾下覆羽有明顯淡色羽緣。飛行時,身上粉紅與黑色對比明顯,翼無白斑。
習  性:
成大群活動。雜食性,繁殖期主食昆蟲; 非繁殖期吃果實、種子、花蜜等。

 

圖片來源:感謝臺中市西屯區大河里第10鄰曹銘宏鄰長熱情提供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斑鳩

科  名 鳩鴿科
學  名 Streptopelia decaocto Eurasian Collared-Dove
別  名
屬性介紹:
雌雄同型。虹膜紅褐色。嘴灰黑色。腳暗粉紅色。全身大致灰粉褐色,後頸具黑色半頸環、頸環外緣白色。背色澤稍深,翼黑褐色。尾下覆羽淡灰藍,尾羽灰褐色、外側及末端白色。
習  性:
喜棲樹林中、上層,或平地電線。以種子、穀物為食。

 

圖片來源:感謝臺中市西屯區大河里第10鄰曹銘宏鄰長熱情提供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麻雀

科  名 麻雀科
學  名 Passer montanus E Eurasian Tree Sparrow
別  名樹麻雀、厝鳥仔 
屬性介紹:
雌雄同型。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腳粉肉色。成鳥繁殖羽頭至後頸栗色、具完整白頸圈,臉及頸側灰白、頰有黑斑塊,喉黑。背及翼紅棕、具黑色縱斑,有2條淡色翼帶,腰及尾羽淡栗色。胸以下污白,脇帶褐色。非繁殖羽嘴基色較淺。幼鳥羽色較黯淡,嘴基黃, 頰及喉黑色不明顯、隨年齡增長越來越明顯。
習  性:
喜成群在樹林或地面活動覓食。以蹦跳方式前進。在泥沙地以身體滾動沙土進行沙浴。以草籽、穀類、果實或小蟲為食。

 

圖片來源:感謝臺中市西屯區大河里第10鄰曹銘宏鄰長熱情提供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樹鵲

科  名 鴉科
學  名 Rostratula benghalensis Greater Painted-snipe
別  名 灰樹鵲
屬性介紹:
雌雄同型。虹膜紅褐色。嘴鉛黑色。腳灰黑色。臺灣特有亞種formosae 成鳥額及頦黑,臉黑褐,頭頂至後頸灰色。背棕褐,翼黑、具金屬光澤,初級飛羽基部有白斑,腰及尾上覆羽淺灰色。喉及上胸暗棕色,往下漸次變淡,至腹為灰白,尾下覆羽橘褐色。尾羽黑,甚長、 呈楔形。飛行時,呈波浪狀,可見淺灰色腰及白翼帶。
習  性:
平時成小群活動,秋季則有大族群聚集。以昆蟲、果實為食。營巢於高而濃密樹枝頂端,以樹枝為巢材,內襯以草莖,構築淺碗狀型。雌雄共同育雛。

 

圖片來源:感謝臺中市西屯區大河里第10鄰曹銘宏鄰長熱情提供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彩鷸

彩鷸 

科  名 彩鷸科
學  名 Rostratula benghalensis Greater Painted-snipe
別  名
屬性介紹:
雌雄相異 ,雌鳥較大。虹膜暗褐色。嘴粉紅、先端膨大略下彎。腳欖黃色。繁殖羽雌鳥羽色豔麗,頭及上胸栗紅,下胸黑色,腹白,胸側連接肩部有一明顯白色寬帶。頭央線米黃,眼周及眼後白色。體背暗銅綠、具黑色細橫紋,背兩側有明顯黃色寬縱帶。尾羽短,有土黃色橫斑。雄島似雌鳥,但羽色樸素較多黃色。頭及體背欖綠褐,翼雜有黃、白、黑色橫斑,眼眶及眼後黃白色。幼鳥似雄鳥,但嘴為暗褐色,黃白色眼眶不明顯。雌幼鳥體背多暗銅綠色斑塊。飛行時,雙腳似秧雞般下垂,雙翼寬圓,呈直線飛行。
習  性:
一雌多雄,孵蛋及育雛由雄鳥負責。 白天隱伏草叢,晨昏活動。成小群在濕地水田、沼澤、河畔覓食。以無脊椎動物為食,也吃植物種子。

 

圖片來源:感謝臺中市西屯區大河里第10鄰曹銘宏鄰長熱情提供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高翹鴴

科  名 長腳鷸科
學  名 Rostratula benghalensis Greater Painted-snipe
別  名
屬性介紹:
雌雄相異。虹膜紅色。嘴黑色、細長而尖。腳甚長、粉紅色。雌鳥繁殖羽似雄鳥,但背暗褐色。非繁殖羽下嘴基肉紅色,雄鳥體背為無光澤的黑色,雌鳥體背暗褐色。幼鳥下嘴基橙肉色,體背較多褐色、具明顯淡色羽緣;虹膜紅褐色,腳粉灰色,越成熟腳越紅。飛行時,雙翼黑而尖,腰至尾羽及體下全白,腳伸出尾端甚長。
習  性:
主要捕食水生動物,包括水生昆蟲及其幼蟲,甲殼類、蝌蚪及小魚。在清晨、黃昏或退潮時覓食。行走時步伐穩健優雅,常於水深達腳關節高度的池塘中,追捕小魚,或用嘴在水中左右掃動,並前進捕食獵物。受驚嚇警戒時,頭上下擺動,驚飛時邊飛邊鳴叫。繁殖期有十分激烈的保護巢雛行為。

 

圖片來源:感謝臺中市西屯區大河里第10鄰曹銘宏鄰長熱情提供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黃尾鴝

黃尾鴝 

科  名 鶲科
學  名 Rostratula benghalensis Greater Painted-snipe
別  名北紅尾鴝
屬性介紹:
雌雄相異。虹膜褐色。嘴黑色。腳黑色。雄鳥頭頂至後頸銀灰,前額、臉至前頸黑,胸以下栗紅色。背及翼黑、翼有明顯白塊斑,腰、尾上覆羽及尾羽栗紅,但中央尾羽黑褐色。喉淡褐,腹面皮黃,尾下覆羽淡紅褐色。雄鳥1齡冬羽羽色較淺而偏褐,頭頂至後頸銀灰夾雜褐色,翼覆羽及飛羽有淡色羽緣。
習  性:
單獨活動。領域性強。常立於突出處,尾部不停顫動。主食昆蟲與無脊椎動物,偶食果實及種子。

 

圖片來源:中央公園導覽志工胡登雄拍攝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黑冠麻鷺

科名鷺科Ardeidae

學名Gorsachius melanolophus Malayan Night-Heron

別名:黑冠麻鷺又叫黑冠鴉

屬性介紹:雌雄相似。虹膜黃色,眼先-繁殖藍色,非繁殖期淡藍綠色。嘴欖黑色。腳欖黑色.成鳥頭頂黑,後枕有黑色冠,臉頰、頸、胸側紅褐色。背及翼覆羽栗褐、具黑色細橫紋。體下淡具黑、雜斑,,喉中央至腹有黑褐色粗縱紋。繁殖期雄鳥眼先、嘴基及眼周為顯眼的深藍,雌鳥則為淡藍色.幼鳥頭、頸黑褐,夾雜白色斑。體上深灰褐,佈暗色及淡色橫紋。體下灰褐,有深色縱斑.飛行時,可見初級和次級飛羽明顯黑色寬帶、初級飛羽及覆羽末端白色。

習性夜行性。性隱密,通常單獨活動。主食蚯蚓,亦吃昆蟲、蛙類、兩爬類等。偶期雄鳥會在晨昏在高處發出單調低的「嗚-鳴」或「bon-bon」叫聲。

 

圖片來源:中央公園導覽志工胡登雄拍攝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小白鷺

科名鷺科Ardeidae

學名 Egretta garzettaLittle Egret

別名:小白鷺

屬性介紹:又叫白鷺

雌雄同型。虹膜黃色。嘴黑色。腳黑、趾黃色。成鳥全身白色,頸略呈S形。繁殖羽頭後

2~3根飾羽。背及下頸有蓬鬆之簑狀飾噢,繁殖前期眼先及腳趾桃紅婚姻色.非繁殖羽,但下嘴基淡肉色,眼先黃色,頭後、背及下頸無飾羽.幼鳥似非繁殖,但下嘴基淡肉色範圍更大,腳脛黑中帶黃綠色,易與唐白鷺飛繁殖羽混濁.另一稀有黑化之暗色型,全身青灰、夾雜斑駁白色羽毛,臉頰偏白。

習性:日行性。主食魚類、兩爬類及昆蟲等。常以腳攪動水底,驚起底棲動物加以捕食。通常無聲。繁殖時發出低沉「呱呱」叫聲。

 

圖片來源:中央公園導覽志工胡登雄拍攝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綠頭鴨

科名:雁鴨科

學名:Anas plaryrhynchos Mallard

別名:綠頭鴨

屬性介紹:又叫野鴨、真鴨、金頭仔。

雌雄相異,雄烏略大。虹膜褐色。嘴-雄鳥黃綠色,雌鳥橙色、上嘴綠有黑斑。腳橘紅色。雄烏繁殖羽頭至頸深綠、具金屬光澤,頸基有白色頸環,隔開暗栗色胸部。體大致灰棕色、背棕色較濃。具暗褐色細波狀紋,體側常可見藍紫色贸鏡。腰、尾上覆羽及臀黑,,前綠有白邊。尾羽灰白,但中央二對尾羽黑色、向上捲曲.。雌鳥頭、頸淺灰褐、具暗色細緩紋,有明顯黑褐色過眼線。體大致黃褐色、佈斑駁暗褐色斑,並具淡色羽綠,翼鏡藍紫色。雄鳥非繁殖羽似雌鳥,但嘴為暗黃色,頭、頸較黑,體背及體側羽色較淡、少斑駁斑紋,胸栗色較濃,可見少許殘留繁殖羽色.雄幼鳥似雌鳥,但為暗黃色.飛行時,贸鏡蓝紫、外緣黑色,上、下緣白色略寞。

習性:以小至中群活動,常與其他鴨類混群。雜食性,以喙啄食或將頭探入水中採食,攝取水中生植物根、莖、種籽,也吃昆蟲、軟體動物及螺蟲。家鴨最早即由本種馴化而來,近年來人工繁殖數量甚多,野外常可見人工豢養逸出之個體。偶見與家鴨雜交種。

鳴聲響亮清脆,如家鴨「呱呱一呱」或「ga-ga-ga-」聲。

 

圖片來源:中央公園導覽志工胡登雄拍攝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磯鷸

科名:鷸科

學名Actitis hypoleucos Common Sandpiper

別名:磯鷸

屬性介紹:雄雄同型。虹膜黑褐色。嘴黑褐色。腳灰綠色。繁殖羽體上大致攬褐、具濃密案色斑紋。眉線白,過眼線黑褐,有白眼圈。喉白,胸有暗褐縱紋,腹以下白色;翼前有一白色指狀突起為其特色‧非繁殖羽羽色較平淡,但體上暗色斑紋及胸經紋較不明顯。幼鳥似非繁殖,但體上具明顯皮黃色羽緣,尤其是肩羽及翼覆羽.飛行時,翼上有明顯白翼帶,翼下覆羽亦具暗色條紋。

習性:少高飛,常輕鬆拍動翅膀在水面上空滑過。除透徒時很少成群,通常單獨活動,沿水邊快速行走覓食。以視覺找到地面獵物獵物,然後用嘴啄起吞食,主要食物為昆蟲及其幼蟲,如蚊、螺、朝好甲蟲等。頭會不時上下點動,尾巴在行進及停止時常上下摇動。同隻鳥會長時間楼身在一個地點,

作為地的活動领域,如有同類接近,會做出雙翼或單翼伸直上揚的威嚇動作,或頭前伸,身體放低,快跑追逐驅離入侵者。飛行時會發出嘹亮、尖銳且快節奏「嘰嘰」聲,停下時發出延長「急–––」音。

 

圖片來源:中央公園導覽志工胡登雄拍攝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野鴿

科名:鳩鴿科Columbidae

學名Columbidae Columba livia

別名:野鴿

屬性介紹:又叫原鴿。

特雌雄同型。虹膜紅褐色、眼圈灰白。嘴灰黑、蠟膜白色。腳紫紅色。為原鴿經馴化後引進至世界各地的家鴿,在城市很容易看到本種的馴化種或再野化族群。羽色多變,個體差異甚大‧鳥頭、頸及上胸大致石板灰,頸及上胸具綠色及紫色金屬光澤。背淺灰,翼暗褐色,有2條黑翼帶,腰灰白,尾羽暗灰色、末端黑色。胸以下灰色。

習性:喜群聚翔、覓食,於地面覓食種籽或昆蟲。原生種為崖棲性類,被馴化後很快適

應城市生活環境。會發出低沈「咕一咕、咕一咕」聲。

 

圖片來源:中央公園導覽志工許惠吟拍攝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珠頸斑鳩

科名:鳩鴿科Columbidae

學名 Streptopelia chinensis Spotted Dove

別名:珠頸斑鳩

屬性介紹:又叫斑頸鳩、斑甲。

雌雄同型。虹膜紅褐色。嘴黑褐色。腳紫紅色‧指名亞種chinensis成全身大致粉褐色,頭頂灰,後頸至頸側有密佈白點斑之黑色頸輪。體背灰褐、具淡色細羽緣,翼及尾羽黑褐色。尾下覆羽灰色,尾羽略長、外側3枚末端白色,停棲前及尾羽張開時明顯可見,幼色黯淡,無頸輪,隨年齡漸長,頸輪越明顯。

習性:於地面覓食種子或昆蟲。不怕人,受干擾後緩緩振翅,貼地飛離。繁殖期多以三個音節,連續發出咕咕、咕~」低沈求偶鳴叫聲。

 

圖片來源:中央公園導覽志工胡登雄拍攝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紅鳩

科名:鳩鴿科Columbidae

學名 Streptopelia tranquebaricaRed Collared-Dove

別名:紅鳩

屬性介紹:又叫火斑鳩、斑甲。

特雌雄略異。虹膜暗褐色。嘴灰黑色。腳灰黑色‧普通亞種huminis 雄鳥身體大致為醒目葡萄紅色,頭灰,後頸有黑色半頸環。腰、尾上覆羽及下腹鼠灰色。飛羽及尾羽近黑,尾羽末端及尾下覆羽白色‧雌鳥似雄鳥,但羽色較單調,大致為灰褐色,體背褐色較深‧幼似雌鳥,但體背有明顯淡色羽緣;無黑色半頸環,隨年齡漸長,頸環越明顯。

習性:成群出現在高大樹木樹枝或電線。以種子、物或小昆蟲為食。喝水時可直接吸入嘴內少如一般烏類須仰頭讓水流入喉部動作。繁殖期發出低沈快速「咕、」求偶叫聲,連續數次。

 

圖片來源:中央公園導覽志工許惠吟拍攝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小啄木

科名:啄木鳥科

學名Dendrocopos canicapillus Gray-capped Woodpecker

別名:小啄木

屬性介紹又叫星頭啄木、星點啄木。

雌雄相似。虹膜褐色。嘴灰黑色、舌長而粘。腳鉛灰色‧kaleensis亞種雄鳥頭上暗灰、具黑色頭側線、且有線狀紅斑,臉灰白,眼下有灰色帶紋與頸側黑斑連接。體背大致黑色、有大片白斑塊,翼及飛羽具星點狀白斑。體下淡褐、散佈暗色縱紋。尾黑、外側白、具黑橫斑,中央二枚尾羽甚堅韌‧雌黑色頭側線無線狀紅斑,背及翼白斑塊較小‧飛行時呈波浪狀。

習性:多單獨或成對攀爬於樹幹或橫枝,尋枯木或表皮層昆蟲,攀爬或覓食時,中央尾羽常頂住樹幹,偶可聽見啄擊木頭所發出的敲擊聲。構巢於樹洞,雌雄共同孵卵育。聲音單調、尖銳「唧--」聲。

圖片來源:中央公園導覽志工許惠吟拍攝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紅尾伯勞

 科名:伯勞科

學名Lanias cristatus Brown Shrike

別名:紅尾伯勞

屬性介紹:又叫白露仔。

雄雄略異、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腳黑色。臺灣有兩個亞種,最常見的普通亞種(灰頭紅尾伯勞)/ucionensis雄烏繁殖頭頂灰,前額及眉線白色,但白眉線極窄,過眼帶黑‧體背大致灰褐,翼深褐,尾上覆羽紅褐,尾羽暗紅褐色。體下淡棕褐色,體側色較濃。非繁殖羽嘴基轉為淡肉色。雄烏繁殖羽前額稍可見友色,體上暗紅褐色,胸、脇有鱗狀斑紋。幼烏似雌烏,頭頂有色細斑,背有暗色鱗斑,翼覆羽、次級及三級飛羽有淡色羽緣,胸、脇之鱗狀斑紋多而密集。未成年雄鳥腹脇仍有鱗斑‧指名亞種(褐頭紅尾伯勞)cristatus記錄甚少,雄烏殖羽頭上至後頸紅褐色,有醒目白眉線及前額,雌鳥似普通亞種雄鳥,頭頂及背較紅,有較明顯白眉線。幼鳥普通亞種幼鳥,頭頂及背較紅,兩種幼鳥不易區分。

習性:喜佇立在突出枝頭或電線上伺機捕食,停棲時尾羽有劃圈的動作,领域性強。嘴喙如鷹,獵捕昆蟲、蛙類、小型鳥類、幼鼠或爬蟲為食,有「小猛禽」之稱。聲音粗糙「嘎、嘎、嘎」聲。

 

圖片來源:中央公園導覽志工許惠吟拍攝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棕背伯勞

科名:伯勞科

學名Lanius schach Long-tailed Shrike

別名:棕背伯勞

屬性介紹:雌雄同型。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腳黑褐色‧formosae亞種成鳥繁殖羽頭上、後頸至上背灰,額及過眼帶黑色。肩羽、下背及尾上覆羽紅棕,翼及尾羽黑色、尾羽外緣紅棕,初級飛羽基部有白斑。體下白色,至尾下覆羽紅棕色。雌鳥黑過眼帶稍窄,翼白斑不明顯‧幼鳥羽色黯淡,嘴基黃褐色,背有鱗斑,翼及飛羽具淡色羽緣‧金門地區schach亞種腹面紅棕色較濃,另有暗色型及中間型族群。暗色型體背灰黑,腹面污褐。中間型羽色介於普通型與暗色型之間,飛行時,初級飛基部有明顯白斑。棲息在視野良好的枝頭、電線木樁上搜尋捕捉獵物。發現獵物即俯衝掠捕再飛回原處進食。以昆蟲、爬蟲、兩棲類為食。常發出粗啞「嘎、嘎」聲,也會發出輕柔婉轉的鳴唱,常獨自聒噪鳴唱甚久。也會模仿其他鳥類、動物及人為聲音。

 

圖片來源:中央公園導覽志工胡登雄拍攝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樹鵲

科名:鴉科

學名Dendrocitta formosae Gray Treepie

別名:樹鵲

屬性介紹:又叫灰樹鵲。

雌雄同型。虹膜紅褐色。嘴鉛黑色。腳灰黑色,台灣特有亞種formosae 成鳥額及黑,臉黑褐,頭頂至後頸灰色。背棕褐,翼黑、具金屬光澤,初級飛羽基部有白斑,腰及尾上覆羽淺灰色。喉及上胸暗棕色,往下漸次變淡,至腹為灰白,尾下覆羽橘褐色。尾羽黑,甚長、呈楔形‧飛行時,呈波浪狀,可見淺灰色腰及白翼帶。

習性:平時成小群活動,季則有大族群聚集。以昆蟲、果實為食。營巢於高而濃密樹枝頂端,以樹枝為巢材,內襯以草莖,構築淺碗狀型。雌雄共同育雛。聲音粗啞「嘎、嘎、嘎」或嘹亮「葛葛哩一」混合聲音。

 

圖片來源:中央公園導覽志工胡登雄拍攝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喜鵲

科名:鴉科

學名Pica pica Eurasian Magpie

別名:喜鵲

屬性介紹:又叫客鳥。

雌雄同型。虹膜褐色。嘴黑色。腳黑色‧成鳥頭、頸、胸、背均黑,肩羽及腹白。翼及尾為有光澤的深藍色,尾下覆羽黑色,尾羽甚長,兩側較短‧飛行時,背兩側之白色肩羽及及初級飛羽大片白斑,極醒目。

習性:適應力強,常單獨或小群在地面活動,性機警,地面覓食時,會輪流守衡,發現有危險出聲警示,集體飛離現場,秋季時有大群體聚集。雜食性,以昆蟲、爬蟲類、鼠類、毛蟲、小型鳥類及鳥蛋等為食,也會吃果實及種子。築巢於喬木高處或鐵塔上,曾修補舊巢,經年使用,巢體龐大複雜。聲音

粗啞「喀、喀」或「kar-kar-」聲,常邊飛邊叫,成群時甚為吵雜。

 

圖片來源:中央公園導覽志工許惠吟拍攝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白頭翁

科名:鵯科

學名Pycnonotus sinensis Light-vented Bulbul

別名:白頭翁

屬性介紹:又叫白頭鵯。

雌雄同型。虹膜褐色。嘴黑色。腳黑色‧台灣特有亞種formosae成鳥頭黑,頭後白色醒目,眼先灰,眼周及臉頰深褐色、耳羽有白斑。體背大致暗灰,翼及尾羽欖黃綠色。體下近白,胸及脇淺褐色。幼鳥色較黯淡,頭後的白色羽區不明題或無。此時期易與烏頭翁混淆,金、馬地區的指名亞種sinensis,其胸、脇羽色較暗,且背及腹均具不明顯黃色細縱紋。馬祖東引地區繁殖之

個體其頭後之白色區域較小、多集中於頭側,胸、脇羽色更深。

白须翁随民眾放生與自然入侵,除海拔分佈不斷提高外,與烏頭翁雜交情況也日益最重,而且雜交的後代亦具備繁殖能力,因此雜交之個體换散迅速,已嚴重威脅本土特有亞種白頭翁及特有種烏頭翁的基因純度。

 

 

 

習性:適應多種棲地,包括已開墾農地、經濟作物林區與都會區公園等環境。性活躍,成群活動於樹林、灌叢或茅草區,非繁殖期數量可聚集百隻以上。以果實、昆蟲等為食。築巢樹枝分岔處或灌叢,雌雄鳥共同育雛。干擾接近巢位時,親鳥會有擬傷誘敵行為喧嘩且變化多,發出連續嘹亮「啾、啾

 

啾」聲,警戒時「嘰、嘰、嘰、嘰」急促用力鳴叫。繁殖期會發出類似『巧克力、巧克力」婉轉鳴聲。

 

 

 

圖片來源:中央公園導覽志工胡登雄拍攝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褐頭鷦鶯

科名:扇尾鶯科

學名Prinia inornate Plain Prinia

別名:褐頭鷦鶯

屬性介紹:又叫純色鷦鶯、芒嚐丟仔、布袋鳥。

雌雄相似。虹膜淺褐色。嘴近黑、嘴基粉肉色。腳粉肉色,臺灣特有亞種favirostris成鳥繁殖體上大致場色,臉淡褐,有乳白色眉線及不明顯褐色過眼線。體下灰白、略沾黃褐色。尾羽甚長,具不明顯暗色細橫紋。雄鳥嘴幾近全黑、僅嘴基具少許粉肉色,雌鳥則是下嘴基粉肉色會過半‧非殖雄鳥及雌鳥嘴變淡、但色調比例不變,腹面黃褐色變濃,尾羽也更長。幼鳥羽色較淡,尾羽較短,臉較白,嘴偏黃褐。

習性:單隻或二、三隻活潑跌躍於開閱草叢、木叢、農耕地或稻田。特別喜歡攀立在芒草莖。停棲時常翅起長尾,不停上下耀動。飛起時會擺動尾羽,發出拍擊雙翅之「噗、噗」聲。以昆蟲為食。用芒草葉、穗為巢材,營巢於隱密長莖草叢或溜木叢,巢口在頂端側邊。聲音。 單調而平緩「滴、滴、滴一」、「滴哩、滴哩一」或「啼、啼、啼一」全屬聲;鳴叫時身體會隨節奏上下抖動。

 

圖片來源:中央公園導覽志工胡登雄拍攝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黃頭扇尾鶯

科名:扇尾鶯科

學名Cisticola exilis Golden-headed Cisticola

別名:黃頭扇尾鶯

屬性介紹:又叫, 金頭扇尾鶯、白頭錦。

雌雄略異。虹膜褐色。嘴粉褐、上嘴峰暗褐色。腳粉褐色‧臺灣特有亞種volitans雄鳥繁殖羽頭上至後頸乳白,臉淡黃褐。背及翼黑褐、具明顯淡羽色緣,形成黑褐色縱斑。喉白,腹乳白,胸、脇略帶皮黃色。尾羽黑褐、具淡褐色羽緣,末端淡色‧雌鳥頭黃褐,頭上具明顯黑褐色縱紋,有灰白色眼圈,淡皮黃色眉線不明顯、與頸背幾近同色,尾羽末端淡褐色,其餘似雄鳥,雄鳥非繁殖羽似雌鳥,但頸背及體側皮黃色甚濃,尾羽較長‧

幼鳥似雌鳥,但嘴偏黃褐,腹面帶黃褐色,頭上及背黑褐色縱斑模糊不鮮明。

習性:繁殖期雄鳥常停棲於草莖高處或停滯於空中,不停地鳴唱。以捕捉草叢間的昆蟲及其幼蟲為食。築巢於草叢間。繁殖期雄鳥常發出似「美一歸哩」鳴唱。

 

圖片來源:中央公園導覽志工胡登雄拍攝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棕扇尾鶯

科名:扇尾鶯科

學名Zitting Cisticola Cisticola junctats

別名:棕扇尾鶯又叫錦鵤、布袋鳥。

屬性介紹:待雌雄相似。虹膜褐色。嘴粉褐、上嘴峰暗褐色。腳粉褐色‧普通亞種tinnabulans繁殖羽臉淡黃褐,有明顯白色眉線,頭頂黑褐、具淡

色縱紋。體背黃褐、背羽的黑色羽軸具窄細淡色羽緣,翼黑、具淡褐色緣。體下近白,脇沾黃褐色。尾羽黑褐、尾下各羽末端白色,呈明顯對比。繁殖期雄鳥嘴內膜會變黑、並延伸至嘴基‧非繁殖羽頭頂淡色縱紋較白且明顯,尾羽稍長‧幼鳥嘴偏黃褐,體背黑色縱斑較淡而不鮮明,腹

面黃褐色濃.飛行呈波浪狀,尾羽展開呈扇形、未端白色明顯。

習性:單獨出沒於芒草叢。繁殖期雄鳥會飛行在半空中展現歌喉,邊飛邊鳴叫,而後急速俯衝至草叢中,或停棲在草上鳴叫。主食昆蟲。

 

圖片來源:中央公園導覽志工胡登雄拍攝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黃尾鴝

科名鶲科

學名Daurian Redstart Phoenicurus auroreus

別名:黃尾又叫北紅尾鵤

屬性介紹:

雌雄相異。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腳黑色‧雄鳥頭頂至後頸銀灰,前額、臉至前頸黑,胸以下栗紅色。背及翼黑、翼有明顯白塊斑,腰、尾上覆羽及尾羽栗紅,但中央尾黑褐色‧雌鳥頭、頸至背灰褐,眼圈皮黃,翼黑褐、有明顯白塊斑,腰、尾上覆羽及尾栗紅,但中央尾羽黑褐色。喉淡褐,腹面皮黃,尾下覆羽淡紅褐色‧雄1齡冬羽羽色較淺而偏褐,頭頂至後頸銀灰夾雜褐色,翼覆羽及飛羽有淡色羽緣。

習性:單獨活動。領域性強。常立於突出處,尾部不停顫動。主食昆蟲與無脊椎動物,偶食果實及種子。聲音輕柔但略高「吱一」或「hit」哨音。

 

圖片來源:中央公園導覽志工許惠吟拍攝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白腹鶇

科名:鶇科

學名Turdus pallidus Pale Thrush

別名:白腹鶇

屬性介紹:雌雄相似。虹膜暗褐色。嘴暗黃、上嘴峰及嘴先黑褐色。腳黃褐色‧雄鳥頭、頸及喉暗灰褐色,頦白,有明顯黃眼圈,眼先黑褐色。體背大致棕褐色,飛灰褐、外緣灰白,尾羽石板灰,外側二對尾羽末

端白色。胸及脇淡灰褐,腹中央至尾下覆羽白色‧雌鳥似雄鳥,羽色較淡,頭偏褐,喉近白、具暗色細縱紋‧1齡冬似雌鳥,但有淡色細窄翼帶,多數個體具淡色眉線及線,有些個體有類似白眉鶇之眼下白色弧紋。雄鳥頭部灰色較濃‧飛行時,外側尾羽末端白斑明顯。

習性:性機,站姿抬頭挺胸,常在林下翻動落葉找尋食物。度冬期主食漿果,亦吃昆蟲及無脊椎

動物。成小群活動,遷徙期有時聚成大群。聲音告警聲連串低沈、粗啞「咯、咯、咯」或「chuckchuck」喉音。空中飛行時發出尖細、帶尾音的單音「滋〜」或「tzee」聲。

 

圖片來源:中央公園導覽志工許惠吟拍攝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赤腹鶇

科名:鶇科

學名Turdus chrysolaus Brown-headed Thrush

別名:赤腹鶇又叫赤胸鶇。

屬性介紹

雌雄相似。虹膜暗褐色。嘴暗黃、先端及上嘴峰黑褐色。腳黃褐色‧雄鳥臉及喉黑褐,有黃眼圈。頭頂至背欖褐,尾羽暗褐色。胸及脇橙紅,腹中央及尾下覆羽白色。雌鳥羽色較淡,臉褐色,喉近白、暗色細縱紋‧1齡冬似雌鳥,但有淡色細窄翼帶,有些個體有不明顯淡色眉線。雄鳥臉較黑。

習性:性機警,成小群活動,常於樹林上層活動,也在掩蔽良好地面覓食,主食昆蟲及果實。遷徙時常與其他鶫鳥混群。聲音告警聲低沉、粗啞「咯、咯、咯」或「chuckchuck」聲。空中飛行時發出尖

細、帶尾音單音「滋〜」或「tzee」聲,似白腹鶇。

 

圖片來源:中央公園導覽志工胡登雄拍攝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大卷尾

科名: 卷尾科

學名Dicrurus macrocercus Black Drongo

別名:大卷尾

屬性介紹:又叫黑卷尾,烏秋。雌雄同型。虹膜紅褐色。嘴黑色,基部有刚毛。腳黑色.臺灣特有亞種harterti 成鳥通體黑、略具藍色光澤,嘴基有白色小點斑。尾羽甚長、分叉深,末端寬且略向上捲曲,故名.幼鳥體略帶灰褐,腹面羽色較淡、具不規則白斑,尾下覆有鱗狀白斑,嘴基白點斑較明顯。

習性:日間活動,於夜間燈光下偶見捕食昆蟲。繁殖期性凶悍,偶見捕食其他鳥類,也會攻擊猛禽。除樹林外,常築碗狀淺巢於電線上。雌雄共同育離。叫聲粗糙「嘎秋-嘎秋」或嘎、嘎」聲,但繁殖期也會有悅耳且多變鳴聲。

 

圖片來源:中央公園導覽志工胡登雄拍攝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斑文鳥

科名: 梅花雀科

學名Lonchura punctulate Nutmeg Mannikin

別名:斑文鳥

屬性介紹:又叫黑嘴筆仔。

特雌雄同型。虹膜淺褐色。嘴鉛灰色。腳鉛灰色topela亞種成鳥嘴喙周圍及喉黑褐,頭頂、頸及背大致褐色、具淡色細紋,翼暗褐,尾上覆羽及尾羽灰褐、沾金黃色。腹面灰白、具濃密暗色鱗斑,尾下覆羽白.幼色較淡,喉與腹面為均勻黃褐色、無暗色鱗斑,隨年齡增長腹面鱗斑會越來越明顯。

習性:成群在樹林、稻田或草叢活動覓食。喜啄食種籽、果實。飛行時發出平緩帶鼻音「嘘一嘘-」輕細聲。

 

圖片來源:中央公園導覽志工許惠吟拍攝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白鶺鴒

科名: 鶺鴒科

學名Motcillidae Motacilla alba White Wagtail

別名:白鶺鴒

屬性介紹:又叫牛屎鳥仔(鶺鴿類的統稱)

雌雄相似,出現臺灣三個亞種色略異。虹膜深褐色。嘴黑色。腳黑色.白面黑背亞種leucopsi為留鳥。雄鳥繁殖羽前頭、喉、臉及頸側白色,頸、胸有大塊

圍兜狀黑斑,腹以下白色。頭後至背黑,翼黑、

有大片白斑及白色緣,尾羽黑、外側白色。非繁殖色變化不大,背黑色稍淺,頸、胸

圍兜狀黑斑變小。雌鳥背黑色較淺、呈灰黑或黑褐色,頸、胸圍兜狀黑斑較小。幼鳥頭、臉沾黃色,頭頂至背淡灰褐色,下嘴基淡色.眼紋黑背亞種lugens(中國、香港稱黑背鶺鴿)為冬候鳥。似白面黑背亞種,但有黑色過眼線,雄鳥頸、胸黑斑向上延伸至喉部。非繁殖變化較大,背黑色轉淡而偏灰,喉轉白,胸黑斑塊變小。雌背灰,頸、胸黑斑較小。幼鳥頭、臉沾黃色,頭頂至背淡灰褐色,下嘴基淡色。眼紋灰背亞種ocularis為台灣過境鳥,,金門冬候鳥。似眼紋黑背亞種,但雄背灰,頸、胸黑斑向上延伸更多、至部。翼上白斑較小,大覆羽偶有暗色軸斑。非繁殖羽頭頂至後頸黑色轉淡而偏灰,類、頦、喉轉白,胸黑斑塊變小。雌鳥頭後至後頸黑色較淺,大覆羽有明顯暗色軸斑。

習性:常單獨或3~5隻小群活動,迅速在地面快跑啄食昆蟲,腳步慢或停立時不斷上下擺動尾巴。食物以水邊昆蟲為主,也吃蜘蛛等無脊椎動物,偶吃種子、漿果等植物性食物。冬季成千隻大群夜棲於市區高大行道樹上。飛行呈波浪狀。飛行時隨振翅節奏,發出清脆「唧唧、唧唧、唧唧唧」叫聲。

 

圖片來源:中央公園導覽志工許惠吟拍攝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家八哥

科名: 八哥科

學名Acridotheres tristis Common Myna

別名:家八哥

特色:又叫眼鏡八哥。

特雌雄同型。虹膜灰褐色。嘴橘黃色。腳橘黃色.成鳥頭及上胸黑色,眼周裸皮橘黃,前額無羽簇。體羽大致栗褐色,翼黑褐、具明顯白斑,尾羽黑褐,末端及尾下覆白色.幼鳥羽色較淡,頭黑色不明顯,眼周橘黃色較淺,虹膜青灰色,胸有不明顯暗色縱紋飛行時,翼上白斑醒目,翼下覆羽白色。

習性:喜群居,常結群在地面取食,屬雜食性。擅鳴,鳴聲嘹亮,發尖銳刺耳「hee

hee-a chirka chirka chirka」鳴叫。

 

 

圖片來源:中央公園導覽志工胡登雄拍攝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白尾八哥

 

科名: 八哥科

學名Acridotheres javanicus Javan Myna

別名: 白尾八哥。又叫林八哥,白臀八哥,爪哇八哥。

特雌雄同型。虹膜橘黃色。嘴橘黃、下嘴基有黑色短毛凸出。腳橘黃色.成鳥全身灰黑,頭及翼較黑,前額羽簇短,翼有明顯白斑,尾羽末端及尾下覆白色.幼色較淡、呈暗褐色,虹膜灰,前額羽簇不明顯或無.飛行時,翼上白斑甚醒目。

習性:喜群居,不太怕人,適應力強。多於地面覓食,雜食性。

 

圖片來源:中央公園導覽志工胡登雄拍攝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紅尾伯勞

科名: 伯勞科

學名Lanius cristatusBrown Shrike

別名: 紅尾伯勞又叫白露仔。

雌雄略異。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腳黑色.臺灣有兩個亞種,最常見的普通亞種(灰頭

紅尾伯勞)lucionensis,雄烏繁殖羽頭頂灰,前額及眉線白色,但白眉線極窄,過眼帶黑。體背大致灰褐,翼深褐,尾上覆羽紅褐,尾羽紅褐色。體下淡棕褐色,體側色較濃。非繁殖羽嘴基轉為淡肉色.雌烏繁殖羽前額稍可見灰色,體上暗紅褐色,胸、脇有鱗狀斑紋.幼鳥似雌鳥、頭頂有暗色細斑,背有暗色鱗斑,翼覆羽、次級及三級飛羽有淡色羽緣,胸、脇之鱗狀斑紋多而密集。未成年雄鳥腹脇仍有鱗斑.指名亞種(褐頭紅尾伯勞)cristatus記錄甚少,雄鳥繁殖羽頭上至後頸紅褐色,有醒目白眉線及前額.雌鳥似普通亞種雌鳥,頭頂及背較紅,有較明顯白眉線.幼似普通種幼鳥,頭頂及背較紅,兩種幼鳥不易區分。

習性:喜佇立在突出枝頭或電線上伺機捕食,停棲時尾羽有劃圈的動作,領域性強。嘴

鷹,獵捕昆蟲、蛙類、小型鳥類、幼鼠或爬蟲為食,有「小猛禽」之稱。聲音粗糙「嘎、嘎、嘎」聲。

 

圖片來源:中央公園導覽志工許惠吟拍攝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黑翅鳶

科名: 鷹科

學名Black-shouldered Kite Elanus caeruleus

別名: 黑翅鳶,又叫黑肩鳶。

雌雄同型。虹膜紅色。嘴灰黑,蠟膜黃色。腳黃色,裸足.成鳥全身大致為黑、白、灰三色,頭白色,眉突及眼周黑色明顯。背、翼至尾羽淡灰色,小覆羽中覆羽黑色,體下白色。停棲時翼尖超過尾端.幼鳥虹膜橙黃,體沾褐色,背及翼具白色羽緣。飛行時,翼尖長、尾短;雙翼上揚V形。翼上中、小覆羽及翼下初級飛羽黑色,與白色體羽呈

明顯對比。

習性:具高超飛行及滑翔能力,能如紅隼般振翅空中懸停,常懸停著或停棲於制高點,俯視地面尋找獵物,晨昏獵食較活躍。以鼠類小型烏類、蜥蜴、昆蟲為食。繁殖期會發出尖細「哦一逼哦-」或「wheep-wheep-」聲,有時夾雜低沈呼聲。

 

圖片來源:中央公園導覽志工胡登雄拍攝
文字來源:取自台灣野鳥手繪圖鑑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aiwan

瀏覽人數:3713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