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與監造
凱瑟琳·莫斯巴赫(Catherine Mosbach)於1987年成立的巴黎設計公司Mosbach Paysagiste以及與馬克·克拉拉蒙特(Marc Claramunt),帕斯卡爾·雅科特(Pascale Jacotot)和文森特·特里科(Vincent Tricaud)共同創辦的雜誌 Pages Paysages的創始人。
凱瑟琳(Catherine)以對社會和環境的責任工作著稱,也提出了歷史、文化等元素與景觀會因時間性而持續變化的關係。
莫斯巴赫(Mosbach)的作品揭示了景觀中的延遲層和隱藏層,使無定型、不明確的或緩慢移動的層面即時清晰可見。該公司的在近十年的專案內往往與場地條件、活動節奏、職業節奏和季節變化有著精確的關係。
莫斯巴赫(Mosbach)於2013年獲得與羅浮宮鏡頭博物館公園的 Kazuyo Sejima 和 Ryue Nishizawa 一起榮獲"建築獎";於2014年在慕尼克,台中中央公園獲得德國設計委員會授予"標誌性概念獎"類別。凱瑟琳(Catherine)於2016年被共和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提議任命為榮譽軍團軍官,並且畢業於凡爾賽景觀建築學院。她還在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學院教授課程“ 以生活共建:轉型與形成:景觀與伊斯蘭文化”。
Catherine Mosbach is the founder of Paris-based design firm mosbach paysagiste, which she established in 1987, as well as the magazine Pages Paysages, which she co-founded with Marc Claramunt, Pascale Jacotot and Vincent Tricaud. Catherine is renowned for socially and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work that attests to temporality and continuing change, referring those who interact with these landscapes to relationships with history, culture and the elements.
Mosbach’s work reveals latencies and hidden layers in the landscape, making the amorphous, ambiguous or slow-moving apparent in real time. The firm’s projects are often close to a decade in the making, with precise relationships to site conditions, rhythms of activity and occupa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Mosbach is the recipient of the equerre d’argent award with Kazuyo Sejima and Ryue Nishizawa for the Louvre Lens Museum Park in 2013, and Phase Shift Park (Gateway park) in Taichung was honoured in 2014 in the Iconic Concept Award category by the German Design Council, Munich. Catherine was named an officer of the Legion of Honor proposed by the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Francois Hollande in 2016, and is a graduate of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chool of Versailles. She also instructs the course Build with Life: Transformation and Formation: Landscape and Islamic Culture at Harvard University’s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菲利普·朗恩(Philippe Rahm)為瑞士建築師並擔任法國巴黎之”菲利普·朗恩建築事務所”主持建築師。其作品致力於拓展建築設計至生理學與氣象學領域,並在永續發展的脈絡下獲致國際廣泛地注意。
自2014年秋季起,菲利普·朗恩開始於美國哈佛設計學院教授建築設計。於2002年,菲利普·朗恩獲選代表瑞士參與第八屆威尼斯雙年展,並於該展中名列總監Aaron Betsky提選二十五位宣言建築師之一。菲利普·朗恩獲選提名2009年中國之鄂爾多斯獎,以及2008、2010年莫斯科之車尼可夫獎之前十最佳提名者。菲利普·朗恩廣泛參與眾多國際級展覽,展覽履歷包括2000年法國奧爾良建築實驗室、2004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2003至2006與2007年巴黎龐畢度中心、2008第七屆歐洲藝術宣言展、2009丹麥路易斯安納現代美術館、2010紐約古根漢美術館,並於2007年於蒙特婁加拿大建築中心舉辦個人展覽。菲利普朗恩曾於2000年獲居羅馬梅蒂奇別墅。於2005-2006年期間,菲利普·朗恩擔任英國倫敦建築聯盟之校長,並擔任2004與2005年瑞士門德里西奧建築學院、2006與2007年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2009與2010年丹麥根本哈根皇家藝術學院、2010至2011年瑞典奧斯陸建築與設計學院之客座教授。自2010年至2012年,菲利普·朗恩獲受美國普林斯頓之傑拉巴圖特教授席。菲利普·朗恩廣泛地獲邀演講,邀請者包括耶魯建築學院、庫柏聯盟、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其最新作品包括曾獲首獎之興建中達七十公頃之臺灣臺中中央公園、位於法國巴黎拉德芳斯區之一座面積13000平方公尺的EPADESA辦公建築、位於德國漢堡之IBA對流公寓、2009年巴黎香榭麗舍大道巴黎大皇宮之名為”白色地質學”當代藝術舞台設計,以及2008年為藝術家多明尼克 岡薩雷斯-福斯特所建之個人房。其著書包括"Physiological architecture" (Birkhaüser in 2002), "Distortions" (HYX, 2005)、"Environ(ne)ment: Approaches for Tomorrow (Skira, 2006) 、"Architecture Météorologique" (Archibooks, 2009)以及"Constructed Atmospheres" (Postmedia, Milan, Italy, 2014)。
劉培森 主持建築師從事建築規劃設計四十餘載的劉培森建築師,出生於韓國首爾,啓蒙於台北復興小學。青少年時期起旅居海外,香港培正中學初、高中畢業後,轉赴日本東京上智大學就讀大學預科。
大學負笈法國巴黎國立建築學院,師承Beaux-Arts傳統建築美學精髓,歷時十年取得博士學位;復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專攻「人工智慧於建築型態學的運用」,取得數位建築碩士學位。二十五年持之以恆求學階段,接受東、西方文化洗禮的成長歷程,以及長年親炙世界藝術之都巴黎的高度美感薰陶,影響日後「創意思維與設計理念的建構」至鉅。
1986年劉培森建築師應中原大學禮聘返台任教,於建築系設計課程授業解惑,2000年晉升大學教授。
1987年劉培森建築師通過考選部專門職業及技術高等考試,取得建築師資格。
1991年創立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迄今員工人數150人。
2008年榮獲「第十屆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獎」。
2012~2014年當選台北市建築師公會會員代表,擔任常務理事。
劉培森建築師秉持「以人為本」的設計導向,不斷努力提升人性化建築的空間機能與開創美學視野,樹立「務實與創意」兼籌並顧的風格、形象與口碑。經過多年勤奮耕耘,除了贏得許多國際建築設計競圖首獎,近年來陸續完工作品更屢獲國家等級之卓越獎肯定,如:「桃園長庚醫院」、「林口長庚養生文化村」、「高雄2009世界運動會主場館」、「台中新市政中心」、「苗栗客家文化中心」、「高雄世貿會展中心」、「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等代表項目,別出心裁且備受各界矚目。